逸天珝(追文看置顶)

在下修罗公子逸天珝,字怀瑾,号天一居士。
花开彼岸无天地,一夜修罗尽九渊。——修罗九渊

【戏子多秋】第一章:三庆园

北平有个很好听的名字——北京城,是金、元、明、清四朝的都城,很大也很宏伟。历史的光影之下,仿佛看见一部部滚动的电影在北平的天空上缓缓放映。

繁荣的北京城容纳了上百万天下子民,络绎不绝的商客在各个城门间来来往往,充斥在耳畔的叫卖如梦如幻,清脆的嗓音根本不需要太使劲就能传遍整条大街。北京城中有一座紫禁城,那是帝王的居所,据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座宫殿,格外的宏伟壮观。寅时刚至,紫禁城里一声又一声的鞭响唤醒了仍旧处于睡梦中的人儿,充实的一天开始了……

北京城的故事在云彩汇成的屏幕上放映得飞快,从金朝、元朝再到明朝清朝,盛极一时的北京城终究还是从史书的云端跌落。紫禁城的主人不在了,空留着紫禁城的北京渐渐走向一个普通的城市。

1927年,南京国民政府成立,1928年,南京国民政府完成第二次北伐,攻克北京,改北京市为“北平特别市”,并立南京为首都(取自百度百科)。

似乎从百年前到现如今,北京城都不是那么的太平,后来改作了北平同样也不怎么太平。战火断断续续从晚清延续而来,实际上不曾真正停息。北平的老百姓出去避难的有不少,家破人亡的也不少,如今与盛世之中的帝都是不能比了,留有百万人口已经算是不错。

 

1934年,北平市里一条不太起眼的街道上开了座小园子,听邻里的街坊们说这是个戏园子,挺大的,楼上楼下容得了二百多人同时看戏。小园子开业的时候不大热闹,象征性的放了炮仗和为数不多的宣传,门口摆上六座花篮便算是六六大顺了。

戏园子的班主是个年轻的小伙子,街坊邻里的在当天就看到了他。他双眸清秀,穿着件银灰色的双排扣大褂,举手投足便瞧得见文人书生的气质,那一身大褂仿佛教他穿出了另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。他那双眸眼中透着灵气,只须臾的惊鸿一瞥,便见他眸带星辰。一柄宣旨扇面制成的折扇在他如玉的指尖轻摇,大开的扇面上洁白如雪,仿佛不沾染一丝一毫的凡世烟尘。

跟在他身边跟得最紧的是个和他一般穿着银灰色大褂的青年,两人的年纪看着差不了多少,只是无形中那股浑然天成的不怒自威惹得班主在人群中格外耀眼。他的光芒很盛,近乎碾压了他身旁的青年。

那青年眯着一双几乎寻不到眼珠的眸子,不显山不露水,永远都比他前面的人儿差了那么半个身子,笑着同身边的街坊们打完招呼,敬慕的目光又一次回到班主的身上,仔细护着他脚下。

再往后便是这个戏班子里其余的成员,身上都穿着各色大褂,有的暗沉些、有的明亮些。大褂在戏班子是挺讲究的,与平常人穿的可不一样,料子不同做工也不同,很容易分辨。

这个戏班子的名气并不高,没来北平前从没有人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戏班子,只是近来方才听说了这个戏班子不仅戏唱得好相声也说得好。这倒是难得,既会说相声又会唱戏的人很少,就为此,好些人都要来瞧瞧这个在北平忽然兴起的戏班。

戏园子的牌匾还没有挂起来,有半人高的匾额就平放在戏园子前的桌案上。班主身后的两个成员扯着桌案上的红布朝空中扬起,尚未题字的匾额及文房四宝尽数落入街坊们的眼中。

班主如沐春风的清浅一笑,一手收了折扇背在身后一手提起大号湖笔在砚台中蘸了几个来回。耳畔只闻得“唰唰”数声,他已提笔泼墨,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遗留在了木制的匾额上——三庆园,从此往后,这便是小园子的名字了。他的字并不是很好看,但是却很耐看。墨用得恰到好处,笔锋蜿蜒曲折,看得出他是好生练过的,只是日久天长,用惯了自己的手法。

落款处,他取了个掌心大的印章蘸了殷红的印泥朝着右下方使劲按了下去。印章是手刻的,做工很精致。

随着牌匾被众人合力挂上檐前,班主同他身后的青年缓步走进了收拾得一尘不染的小园子。留在外边的人各有分工,有的往墙面上糊着浆糊,有的拿着写了字的红纸往墙壁上沾去,也有的敲响了手中的锣锤扯着嗓子来了一首《太平歌词》。一曲毕,围观的街坊们增了不少,看得到告示的街坊们自觉地排了队,看不得到人群有些嘈杂。


评论 ( 8 )
热度 ( 140 )
  1. 共25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逸天珝(追文看置顶) | Powered by LOFTER